當前(qian)位置: 首頁 > 資(資)訊中心 > 時政要聞
非(fei)遺弦歌不輟(輟) 文化薪火相(xiang)傳——香港保護(護)傳承非物質文(wen)化遺產
發布(bu)時間:2023-08-14   信息來源:中國民族(zu)貿易促(cu)進會   
  調配茶葉、煲(bao)茶、撞茶、回溫、撞奶……日前,香(xiang)港郵政以“非物(wu)質文化遺產(產)——港式奶茶制(zhi)作技藝”為題(題)發行一套4枚郵(郵)票、兩張郵票小型張及相關集郵(郵)品,希望借此(ci)宣傳深受香(xiang)港人喜愛的(de)港式奶(nai)茶,展現這個特色美食背(bei)后的傳統手(shou)工藝。
  港式奶(nai)茶制作技藝,正是首批列(lie)入“香港非物質(質)文化遺(遺)產代表作名(ming)錄”的項目之(zhi)一。如今,大澳(ao)端午龍舟游(you)涌、香港潮人(ren)盂蘭勝會、香(xiang)港中式長衫(shan)和裙褂制作技藝等(deng)香港非物質(質)文化遺產越(yue)來越受各方(fang)面重視,不斷煥發(發)出新的(de)生機與活力(li)。
  制定名錄 重(zhong)點保護
  在(zai)香港大嶼山(shan)西端的小漁(漁)村大澳,至少(shao)從百年前開(開)始,每逢端午(wu)都會舉行龍舟游涌。
  今年(nian)的大澳(ao)端午龍舟游(you)涌格外熱鬧(鬧)。端午這天,大(da)澳人頭攢動、彩旗飄揚。中(zhong)午時分,伴隨(隨)著密集的鼓(gu)聲,32名龍舟劃手整齊(齊)揮槳,3艘裝飾一(yi)新的龍舟各(ge)牽引著一艘(sou)小艇依次開(開)來,穿過兩側高腳棚屋和(he)密密麻(ma)麻的彩旗,繞經村里的河(he)道,為村民祈(qi)求平安健康(kang)。
  “龍舟游涌是(shi)先輩們留下(xia)來的非物質(質)文化遺(遺)產。”大澳傳統(統)龍舟協會“扒(ba)艇行”成員樊少(shao)華說,多年來,“扒艇行”成員(員)堅持參與游(you)涌活動,展現(現)出大家對傳承文化(hua)傳統的決心(xin)及毅力。他介(jie)紹,由于龍舟(zhou)游涌早年主(zhu)要靠社區自(zi)籌經費,加上漁業式微、年輕(輕)勞動力(li)外出打工等(deng),上世紀70年代(dai)開始,龍舟游(you)涌只能艱難維(維)系,“沒錢沒船(chuan)沒人,愈來愈(yu)難搞”。
  轉變,出現在2011年(nian)。當年,大澳端(duan)午龍舟游涌(yong)被正式列入(ru)國家級非物(wu)質文化遺產(產)名錄。隨著關(關)注度提升,各(ge)方面的(de)贊助和支持(chi)陸續到(dao)來,大澳端午龍舟(zhou)游涌也逐漸(漸)發展成香港(gang)的重要活動。“有(you)興趣前來觀(觀)賞的人(ren)數不勝數,非(fei)常熱鬧,我們感到十分興(興)奮、開心。”樊少(shao)華說。
  自2006年聯合(he)國教科文(wen)組織《保護非(fei)物質文(wen)化遺產公約(約)》在香港正式(shi)生效后,特區(區)政府不斷強化對香港非(fei)物質文化遺(遺)產的梳理、保護(護)與搶救(jiu)工作。2014年,特區政府公布(bu)了涵蓋480個項目的(de)香港首份非(fei)遺清單。2017年,又(you)公布了首份(fen)涵蓋20個項目(mu)的“香港非物質文化(hua)遺產代表作(zuo)名錄”。截至目(mu)前,香港已有12個非遺項目(mu)被列入國家(jia)級非物質文(wen)化遺產代表性項目(mu)名(ming)錄。
  香港特區(區)政府康樂及(ji)文化事務署(shu)非物質文化(hua)遺產辦事處(以下簡稱“非(fei)遺辦”)總監何惠儀介(jie)紹,2018年底,特區政府撥款3億港元推行“非物(wu)質文化遺產(產)資助計劃”,以(yi)推動香港非(fei)物質文化遺(遺)產項目(mu)的保護工作(zuo),截至目前,共資(資)助92個非遺項目,資助總額(額)約8500萬港元。
  “該計劃讓不少(shao)傳承困難的(de)非遺項目得以延續(續),也帶動了社(she)會各界參與(與)保護、研究、推(tui)廣和傳承香(xiang)港非遺,提高了(le)公(gong)眾對非(fei)遺的認(認)識和重視程(cheng)度。”何惠儀說(說)。
  面向公眾 擴(擴)大參與
  日前舉(舉)辦的第三十(shi)三屆香港書展上,有兩本(ben)新書引(yin)起了文化愛好者的關注(zhu)。由(you)香(xiang)港嶺南大學教(jiao)授劉智(zhi)鵬等人合著(zhu)的《港式奶茶(cha)制作技藝》和(he)《香港中式長衫和裙(qun)褂制作技藝》,分別介紹了(le)被列入香港(gang)非遺代表作(zuo)名(ming)錄的兩項技(ji)藝的發展歷(歷)程及文化內涵。
  “受非(fei)遺辦委托,我們完成了‘港(gang)式奶茶制作(zuo)技藝’和‘香港(gang)中式長衫和(he)裙褂制作技(ji)藝’兩個研究(jiu)項目,并(bing)整理成書,希望(wang)能夠為香(xiang)港非遺的保(bao)護傳承盡一(yi)份綿力。”劉智(zhi)鵬說,經過多年(nian)發展,香港非(fei)遺已成(cheng)為具有香港(gang)特色的文化(hua)形式,希望能(neng)通過這兩本(ben)書,讓公眾更多地了解關注(zhu)與日常生活(huo)息息相(xiang)關的香港非(fei)物質文化遺(遺)產。
  5月起,在位(wei)于九龍亞皆(jie)老街的一級歷史建筑中(zhong)電鐘樓內,“人(ren)為·非遺”展(zhan)覽開始展出(chu)。展覽分為“衣(yi)與履”“裝與飾”“字與音”三大(da)展區,通過實物、互動裝(裝)置和影片等方式(shi),展示香港皮鞋制作(zuo)技藝、木家具(ju)制作技藝、花(hua)帶編織技藝等10項非遺項目。“展覽中有(you)不少師徒合(he)作的作品,展現出香港非遺的薪火(huo)相傳。在口傳心授和實踐(踐)應用中,非遺(遺)得到了傳承(cheng)。”香港珠海學(學)院中國文學系教授(shou)蕭國健說。
  何(he)惠儀介紹,非遺(遺)辦除了支(zhi)持非遺的研(yan)究、出版和展(zhan)覽,還參與舉(舉)辦了一系列(lie)公眾教(jiao)育及推廣活(huo)動,包括探索(suo)香(xiang)港非遺的“發(發)現非遺”系列(lie)及“樂在非(fei)遺”,邀請非遺傳承(cheng)人進行技藝示范的(de)“師傅到”系列(lie),以學生為受(shou)眾的“非遺大(da)本營”節目,還有“非遺木偶(ou)劇場”、“移動·非(fei)遺”專車……目前,已(yi)資助(zhu)16個項目的傳承人及團隊開展了138節培(pei)訓,吸引超過2000人(ren)次參與。
  “這些活動有助(zhu)于激發青年對非(fei)遺的興(興)趣,不斷發掘(jue)具有相關潛質的青年,在(zai)非遺領域深(shen)入研究、不斷實踐,最終成(cheng)長為新一代(dai)的傳承人。”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(體)育及旅游局(ju)局長楊潤雄(xiong)表示,政府致(zhi)力保護、傳承和(he)推廣香港非(fei)遺,提高公眾對非遺(遺)的認識,并擴(擴)大社會參與(與),推動香港文(wen)化傳統保存(cun)、延(yan)續(續)和發展。
  與時俱(ju)進 開拓(tuo)創新
  在研究“香港中(zhong)式長衫和裙(qun)褂制作技藝”項目時,劉智鵬(鵬)發(發)現,雖然(ran)“老師傅”越來越少,但隨著(zhu)市(shi)民對傳統文(wen)化興趣(qu)的增加,市面(mian)上陸續出現(現)由香港年輕(輕)服裝設計師設計的新潮(chao)長衫。“年(nian)輕服裝設計師的(de)懷舊與(與)創見,令傳統(統)技藝重燃希(xi)望。”劉智鵬說(說)。
  在“人為·非遺(遺)”展覽現場,蕭國健也提到(dao),在皮鞋制作技(ji)藝中,新(xin)一(yi)代制鞋師傅(fu)會使用立體(體)掃描技術測(測)量客人的腳(腳)部,為客人制(zhi)作更合適的(de)鞋楦,還會用(yong)3D打印技(ji)術制作鞋墊(墊)。
  作為人類在(zai)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(de)文明結晶,非(fei)物質文化遺(遺)產的保護和(he)傳承也必然要與當代人們的生產(產)生活實踐相(xiang)適應。香港非(fei)物質文化遺(遺)產項目與時(時)俱進,不斷創新形式與內容——
  長洲(zhou)太平清醮在(zai)香港有著百(bai)余年歷史,2011年(nian),被列入國家(jia)級非物質文(wen)化遺產名錄。5月26日,長洲太(tai)平清醮(jiao)舉辦,吸引了(le)海內外大批(pi)游客,其中,“飄色巡游”是最(zui)受關注的節目之(zhi)一。
  “‘飄色’是指(zhi)由若干人推(tui)著一座(zuo)裝飾華麗的(de)‘色柜’,小朋友(you)站在‘色(se)柜’或鐵支架上,扮(ban)演不同的角(jiao)色,游走于大(da)街小巷,如在(zai)空中飄(飄)浮,搖曳生姿(zi)。”長期從事文(wen)化遺產保護(護)和推廣工作(zuo)的(de)黃競聰介紹(紹)。
  今(jin)年(nian)的“飄色巡游”中(zhong),孩子們有的站(zhan)在鐵支架上(shang)“凌空飄起”、有(you)的坐在被稱(稱)為“色柜”的小(xiao)舞(wu)臺(臺)上,隨著(zhu)巡游隊伍移(yi)動。根據不同(tong)主題,有的孩子穿上(shang)奧運冠軍領(領)獎服慶祝香(xiang)港運動員奪(奪)冠,有的孩子(zi)扮成消防員致(zhi)敬香港救援(yuan)隊,還有的穿上航天(tian)服致敬中國航天員……“早期(qi)‘飄(飄)色(se)巡游’多(duo)以民間故事(shi)、傳統小說或(huo)戲曲為題材(cai),后來不斷創新,加入(ru)更多當下的(de)時事議題與(與)流行元素,使(shi)‘飄(飄)色(se)巡游’更具時代(dai)感,成為持續吸引公(gong)眾關注太平清醮的亮(liang)點之一。”黃競聰說。
  在數字(zi)化時代,博物(wu)館不再必須是鋼筋水泥(ni)的實體建筑(zhu),體驗非遺也(ye)不一定(ding)要親赴現場。近年來,香港(gang)非遺傳承和(he)推廣引入了(le)更多數字化(hua)技術,相關項目也出現在(zai)香港“非(fei)物質文化遺產(產)資助計劃”清(qing)單中。
  受非遺(遺)計劃資助,去年,香港樹仁(ren)大學推出了(le)香港首個以(yi)國家級非物質文化(hua)遺產為題材(cai)的虛擬博物(wu)館,博物館以(yi)8K超高清技術(術),360度全景展示(shi)潮人盂蘭勝會場景。

  “不用到現場,只要通過計算機或虛擬現(現)實頭盔,觀眾就能‘進入(ru)’博物館參觀,還能(neng)與館內其他(ta)虛擬觀眾互動、討論,甚至拍照留(liu)念。”負責主持該項目的香(xiang)港樹仁大學(學)學術副校長(長)陳蒨表示,希(xi)望通過虛擬博物館(館)將數碼科技(ji)和人文科學(學)研究成果相結(結)合,讓更多人(ren)特別是青少(shao)年加深對國家級非物質(質)文化遺(遺)產的認識。

(源自(zi):人民日報)

  
中國民貿(貿)微信公眾號
中國民貿微(wei)博
COPYRIGHT (c) 1986-2016  BY 中(zhong)國民族貿易促進會 ALL RIGHTS RESERVED
地址:北京市東城區(區)左安門內大(da)街20號 郵編:100031

京(jing)公(gong)網安備 11010102004433號

幸运飞行艇开奖 网站地图
幸运飞行艇开奖结果|幸运飞行艇开奖|幸运飞行艇官方开奖历史记录查询